蛋糕毛巾 會飛的蝦子 世足 無尾熊 清境
視網膜效應有一個心理學專有名詞叫做「視網膜效應」。意指,當我們擁有某件東西或某項特徵時,就會比平常人更注意到他人,是否也具有同樣的特徵。 例如,懷孕的婦人,走在路上就會覺得到處都可以看到孕婦。又如,自己心情不好,也會覺得周遭的人表情悲傷。 以教育訓練課程聞名的卡內基,曾提出一個論點,他說,每個人的特質中,約有80%是長處或優點,20%左右是缺點。 當一個人只知道自己的缺點,忽略發掘優點時,「視網膜效應」就會促使他覺得,周邊許多人擁有和他一樣的缺點。這樣的效應,會使他的人際關無法改善,生活也無法快樂起來。 卡內基強調,要人緣好、受人歡迎,就得培養欣賞自己與肯定自己的能力。因為,在「視網膜效應」的影響下,清楚自己優點的人,才有能有欣賞他人的美好優質。 我想每個人都會同意,一個在職場、情場、生活上,都開開心心、積極樂觀與他人相處、隨時累積善緣的人,必然形象好、人脈豐沛。 人的「根性本質」真的那麼難以修改嗎?那麼難以透過反省與自我覺察的過程,而一步步活出生命新姿采嗎?我常想,會不會有時候,是人的悟性不足,或是自我修正的意志不夠強呢? 我認識一位管半個地球行銷業務的總裁。他說,在洛桑管理學院進修的二年時間,外國人的積極發問、勇於表達想法、不怕被他人取笑的應對態度,使他快速「修改」累積了30幾年的價值觀與習慣。 而且,那段期間的自我修正,也奠定了日後事業不斷開創新局的基礎。他悟出了「細微觀察、當下省思、馬上修正、積極行動」,是成功者不可或缺的特質。 他說,那二年的進修,讓他脫胎換骨,完全顛覆了累積30幾年的思考習慣。當然,他也看到了「修正舊習」,為生命帶來的加分成果。 此刻,如果你有所領會,也想要讓自己積極行動、心情跳躍起來。不妨,放眼四周,瀏覽辦公室同室的表情。如果,你覺得每個人都順眼、自在時,恭喜你,你正在呼應著「視網膜效應」的理論呢! 文/陳瑩珍-元策公關行銷(經濟日報 96.5.27)
1